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52篇
  免费   402篇
  国内免费   107篇
财政金融   313篇
工业经济   621篇
计划管理   1122篇
经济学   1558篇
综合类   836篇
运输经济   61篇
旅游经济   139篇
贸易经济   1235篇
农业经济   398篇
经济概况   87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278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222篇
  2016年   241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530篇
  2013年   584篇
  2012年   674篇
  2011年   782篇
  2010年   615篇
  2009年   463篇
  2008年   403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春节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特别是东南亚消费者会在社交商务中参加中国春节活动。然而,现实中却存在一个矛盾的现象,即一些东南亚消费者春节期间热衷于购买中国商品,而春节过后却抵制中国商品。实证研究发现,东南亚消费者并未完全从态度上偏好中国春节和中国商品,只是出于社交商务的需要才参与中国春节和购买中国商品。东南亚消费者可区分为文化杂食型和节日身份型两个细分市场。其中,文化杂食型消费者包容并喜欢多元文化,会长期偏好中国节日和中国商品;节日身份型消费者仅在中国节日期间会参与中国节日和购买中国商品。这样的结论对指导中国企业实践具有重要价值,首先,为更好地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应树立中国品牌意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育偏好中国文化和产品的朋友圈,转变消费者态度;其次,为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应在国际市场进行文化杂食和节日身份的细分,对文化杂食型消费者以文化为纽带培育其长期稳定的消费习惯,对节日身份型消费者通过营销策划刺激其消费;其三,为成功进入东南亚市场,对在东南亚运营的社交商务,应侧重培育消费者亲中国文化与产品的态度,并增加其使用社交商务平台的愉悦感。  相似文献   
5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融入全球化水平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消费升级进程推进,我国消费市场主体、客体和载体的国际化特征渐趋明显。本文基于对消费国际化理论的回顾,对消费国际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在总结当前我国消费国际化的特征及所面临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丰富中高端商品供给、优化进口商品消费环境、健全免退税服务体系、推动扩大入境旅游等一系列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当前我国消费市场主体、客体和载体等各要素的国内外融合程度仍然有待提升,我们应该顺应消费国际化发展趋势,推动我国消费升级朝着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53.
为了加速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多数国家都制定了相关激励措施以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但是,随着政策的变化,相关的法律争端也随之产生。除了国际贸易争端以外,与可再生能源相关的投资争端也大量出现,其中以西班牙最为典型,所涉投资案件也最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投资者在海外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会大幅增加。与此同时,我国能源领域对外开放的幅度正在加大,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外资也会越来越多,但我国现有法律制度并不足以规范可再生能源的未来发展。本文分析西班牙相关法律政策变化及仲裁庭的裁决,以期对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律政策的发展和完善,以及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海外投资者保护提供启示,也为我国分析评估是否加入《能源宪章条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4.
以"一带一路"沿线45国2003~2014年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出口经验能否提升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结果显示,出口经验显著提升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在基准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公共治理、能源禀赋和地理区位与出口经验交互项的实证结果还显示,出口经验对直接投资的促进效应随着东道国治理水平提升而提高,对陆上丝绸之路国家的作用显著低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而能源禀赋并未直接或间接通过出口经验对直接投资产生作用。这些研究结论说明,企业在不确定性外部环境下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倾向于通过建立出口学习曲线并依此进行直接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55.
绿色消费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所倡导的消费行为,本文将社会规范划分为描述性规范、动态描述性规范和命令性规范,探讨了社会规范对绿色消费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两个实验研究发现,描述性规范、动态描述性规范、命令性规范对绿色消费的促进作用显著,三者对绿色消费的促进作用无显著差异;描述性规范、动态描述性规范会激活消费者的个人规范,个人规范在描述性规范、动态描述性规范影响绿色消费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命令性规范会引发消费者的后果认知,进而激活个人规范,后果认知与个人规范在命令性规范影响绿色消费过程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因此,可以发挥描述性规范、动态描述性规范对绿色消费的引导示范作用和命令性规范对绿色消费的监督作用,激活绿色消费的个人规范水平,更为有效地促进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56.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也快速增长。随着节能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能源的代谢需要根据需求进行更替。论文就京津冀城市群能源代谢时空特征分析并对能量代谢进行优化和调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7.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为了迎合节能、环保需求,绿色建筑开始出现。对于绿色建筑来说,要想体现出环保意识,需要在建筑中添加可再生能源,这样不仅符合当前我国绿色发展的理念,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论文针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58.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新能源汽车前期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产销量位居世界首位。但目前产业发展正面临新形势,未来一段时期内将由“政策驱动”转向“政策+市场双驱动”。到2021年购置补贴完全退出后的后补贴时代,如何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值得人们共同思考,开发什么类型的产品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值得行业企业考虑。  相似文献   
59.
本文首先基于住房财富效应,构建了房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跨空间影响的分析框架。该框架阐释了住房财富效应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区间房价的空间传导、居民的异地消费以及消费的示范效应,使得本地房价变动可能引起周边地区居民消费的连锁反应。其后,本文利用中国278个地级市2000—2018年数据,通过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了不同地区住房财富效应的差异,以及房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跨空间影响。结果显示:(1)虽然中国整体上存在住房财富效应,但西部城市财富效应并不显著,并且核心城市还存在负财富效应。(2)不同城市间房价对消费存在跨区影响。东部城市和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消费的正向影响很显著,而边缘城市则对周边城市消费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不同城市间的消费也具有空间上的示范效应。最后,本文从房价和居民消费空间联动的视角,为政府扩大内需、调控房地产市场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0.
We link transitory deviations of consumption from its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with aggregate wealth and labor income to equity returns on the one hand, and to two characteristics of bond investors—the premium demanded to hold long‐term assets, and “flight to quality” behavior—on the other hand. Using a panel of 10 euro area countries over the period 1984Q1–2017Q4, we show that a rise in the consumption–wealth ratio predicts both higher equity returns and the future term spread, while a fall in the consumption–wealth ratio explains a large fraction of the rise in the spread between the “risky” and the “safe‐haven” bo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